“當妳遇到挫折打擊時,回想妳人生中曾經想讓自己變得更好的那個時刻,然後持續地努力著”-闕蓓德
簡介
闕蓓德,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及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監事。曾榮獲103年財團法人慶恩基金會綠色科技論文獎、國立臺灣大學106 學年度黃慶琅先生講座、106年及107年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優秀論文獎。積極培育優秀環境工程領域人才並致力於提升環工產業重要性的研究學者。
踏入環境工程領域的契機
闕蓓德教授生長於小康家庭,家中成員相當單純,除了擔任公務員的父親、專心家管的母親外,還有一位哥哥和弟弟,五個人一起過著幸福和樂的生活。父母親積極栽培家中三個小孩,支持他們追尋自己的夢想,母親更是鼓勵數理表現優異的她,選擇工程領域發展,開創未來獨當一面的專業工作生涯。她在如此開放、自由的成長環境下,努力在學業上追尋夢想、表現出自己的特色,順利考取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系(現為臺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
在闕蓓德就讀大學時期,適逢臺灣經濟快速發展的年代,伴隨著經濟蓬勃發展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跟著浮上了檯面。畢業前跟隨同學申請學校,原已獲得國外入學許可、決定赴美學習環境工程的她,卻因為母親不捨她遠赴他鄉,因緣際會進入了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簡稱中興社)實習,探索國內環境工程實務工作的面貌,亦檢視自己內心的理想與人生方向。
但是,並非所有的人生旅途都會按照自己想要的劇本去發展,她的劇本也充滿著意外。原以為是出國留學前的過渡工作,因主管提攜與同事指導,甫入公司的她,雖在眼下所及之處皆是男性同仁,且多是碩士級學長的競爭環境中工作,仍努力學習在團隊中發揮所長,領略「解決環境問題」在經濟蓬勃發展路徑上的重要性與成就感,成為她就此擇定環境工程領域為終身志業的起點。
從擘劃藍圖到計畫實踐
闕蓓德回想在中興社工作之初,適逢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成立,環境工程業務蓬勃發展,中興社承接多項開創性的環境工程計畫,各項處理技術與制度發展都還在初始階段。「那個時候還沒有衛生掩埋場,到處都是垃圾山、也沒有完善的垃圾收費制度,下水道系統更還沒有普及,我們做每一個計畫都具有代表性,從沒有制度到建立制度。」闕老師津津樂道,帶領我們一同走過那些年她奮鬥的日子。
回想起這段過往,闕蓓德也不禁笑道:「我記得每次看完掩埋場回來,我穿去的白布鞋,都會變得又濕又髒,很可怕!」她回憶道「那個時代,淡水河沿岸有十幾個垃圾山,因為垃圾沒有地方去,暫時就簡單堆置或掩埋在那裡,導致垃圾滲出水都流到河裡去,造成淡水河上游的大漢溪、景美溪污染很嚴重。」隨著各縣市垃圾焚化廠興建,才逐漸改善,沒想到那些焚化廠運轉多年,現在也已到了延役改善的時間,隨著環境品質的更高要求,而面臨新的挑戰。從事環工領域三十年以上的闕蓓德,每次一談及臺灣環境工程制度的變革與科技的發展,就迫不及待的想分享她所經歷的「歷史」與「現況」,強調這是一門永遠走在前端需要不斷創新的應用科學。
作育英才的領銜者
在顧問公司任職期間,闕蓓德由實習生轉為正職工程師,因公司特別重視人才培養,鼓勵她留在臺灣就讀在職班,可以繼續工作並完成進修碩士學位計畫;經過一番掙扎,她接受長官建議放棄美國入學資格,考進臺大環工所,於駱尚廉老師指導下進行研究,論文主題仍是她較偏好的數學模式應用;碩士期間領略了論文研究的挑戰過程,同時因已有實務工作基礎,每一門課都令她興趣盎然,不因在職學生而偷懶。碩士畢業後返回中興社工作沒多久,在駱老師的建議下進入臺大環工所博士班深造。離開工作了六年多的工程師工作,轉往學術界發展,但這一段經歷也在日後的教學研究工作中令她受益無窮。
博士班畢業後的闕蓓德,立即投入環境工程的教學工作,一回想起初入教學工作時,有無限感慨,當時她非常嚴格,只一味地灌輸學生知識而不關心學生生活,「如果當時我夠成熟,更應該要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去體會他們的心情。」這些年,與初入教職最大的不同是,她的小孩也與學生的年紀差不多大了,她逐漸改變教學心態與作法,她現在將學生視為自己子女一般教導與鼓勵,「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真是我現在的心境」。
除了教導學生外,闕蓓德亦積極投入環工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斐然,發表七十幾篇的學術論文,獲得如中國工程師學會、環工學會優秀論文獎等殊榮。對於這些殊榮,她淡淡地表示:「我們一直在做,但畢竟知識是需要被累積的,如果沒有紀錄,其實後人很難從你研究裡面得到東西,若能把研究出來的成果,用比較好的方式記錄下來,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後面的人可接續這些發表而創新研究。」特別是我們的學生素質很好,有機會進行較深入的研究。
她藉此勉勵從事環工領域的莘莘學子,能夠有求知的熱忱,從理論與實務中學習,能夠做中學,學中覺,進而擁有一套自己的思想論述,莫忘追求知識與真相的初衷。學習與人生路途上有許多展現自我的機會,每一次準備過程的努力都會回饋在未來某一個機緣,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的你,為現在你的努力而喝采。
堅柔並濟的女性角色
「妳要勇敢一點」,當採訪人員問到闕蓓德以女性的角色在職場工作的經歷時,她說出了母親曾對她說的話。當時從事環境相關工作大多以男性為主,現場工作環境對於女性較不友善,她舉例,到鄉間進行清潔隊員訪談時,隊員大多為男性,因此洗手間較少男女分用,她常要等到沒有人在時才敢去,在這種場合下,有時讓她覺得身為女性的不便,不過,這些經歷使她學習到如何以更自在的方式在這些場合工作。近年來,她發現由於環境保護及性別平等意識的崛起,有愈來愈多的女性投入到環境工程領域。
對於兩性之間的差異,闕蓓德認為,女性較男性具有「同理心」的特質,是女性從事環境工作上的優點,因此女性在制定環境政策時,會想到「我在生活上是怎麼去落實這件事情」,因此政策有較高的「被執行率」。她表示環境工程領域常常要與政府部門以及不同身分的人合作,有時候意見難免分岐,討論許久不見共識,此時女性更能站在他人的立場冷靜思考,共同解決問題。特別是現在擔任行政職務,總有許多需要折衝的事情,樂觀堅強的她開玩笑地說,現代社會,女性形象早就脫離需要被保護的角色,反而要注意不能太強悍呢!
對於未來,她希望能夠持續努力地提高社會大眾對環境工程專業的重視與瞭解,不管是在產業界、學術界,或者是政府機構,都應該要給予更好的回饋。各級產業發展,都需要環境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管理的支援,我們之所以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生活,是因為背後有這群人辛苦地付出。「在追求高度發展的同時,應該思考我們未來的生活環境型態與品質,並共同朝向理想環境而努力。」
- 發布單位:
- 環境部
- 更新日期:
- 113-08-10
- 點閱數量:
-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