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陳怡君 副教授

line分享列印本頁
:::

陳怡君 副教授

……………………………………………………………

“成大事~不在於力量多少,而在於堅持多久”-陳怡君

“成大事~不在於力量多少,而在於堅持多久”-陳怡君

簡介

陳怡君,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含地理資訊系統、環境規 劃與管理、風險評估與資訊視覺化分析等。陳教授在校擔任環境資訊領域與國土地理 等課程教師,她投入環境領域職場達 20 年之間,除榮獲 107 年環工學會最佳論文獎 外,近年來也擔任環境資訊公司顧問與校內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協同主持人,投 入土地利用、農業、及淨零碳排研究推動。陳教授將過去投入國際性(Water-EnergyFood Nexus, WEF) 等跨領域科學研究經驗,帶領學生深究都市系統內外正負面效 益,研究成果參與多項國內大型環境資訊類別競賽獲得不俗佳績。

踏入環境資訊領域的開端

在民國 90 年間國內有爆發多起事業廢棄物處理不當而引起的土壤與地下水污染事 件,不僅需要健全的環保法令管制不當行為,更需要具有環境管理與環境檢測分析經 驗的專業人員投入,所以陳教授選擇進入工研院綠能所執行環境風險、環境資訊、低 碳城市等多項計畫推動,陳怡君副教授更是環境部建置污染土地健康風險評估主要人 員之一,故也開啟了她在環境資訊領域深耕之路。陳教授於工研院 12 年間從計畫參 與到帶領團隊主導關鍵議題執行,深切感受環境問題解決,除了可從產業找尋問題並 進而解決問題外,許多面向的本質與人對環境認知有很大關聯,良好的環境認知來自 於健全資訊,尤其環境問題日益更新且跨足很多領域,如何讓人能跨域理解並找尋解 方是很重要的,因此有了離開產業投入學界想法,希望能將所學貢獻於環境教育領 域。

拜訪上萬間工廠的難題,是資料轉型的一大推力

早期事業機構申報環境檢測資料時,需將整份檢驗報告上傳到環境部系統,而不是將 數據數位化,使資料整合十分困難,尤其土地污染的影響特別長久,依靠當時的資料 及航空照片也難以分析、追蹤。為提升資料品質,陳教授與工研院及大型資訊顧問公 司團隊需進行一項重大改造工程:設計廠商調查與風險問卷系統,並藉由電子化系統 蒐集一萬多間工廠紀錄。由於訪廠工作量龐大且不容易追蹤長期趨勢,因此團隊必須 想辦法提升效率,便著手建立表單搭配 GIS 地理資訊系統,讓廠商填寫電子表單的同 時就定位出地理座標,並根據地理位置擷取檢驗資料。這項電子表單 GIS 系統在當時 是一大創舉,除了將資料電子化以外,也將資料從單點污染檢測資料升級到 2D 的風 險地圖。

從創新風險地圖擴展到社會更多層面

經由風險地圖系統建置,民眾可清楚辨識所處周圍環境與風險,從了解風險才能進階 得知如何避險。另一方面,這資訊也提供土地從污染至改善歷程對環境風險降低好 處,讓環境資訊扮演科學性可受監督客觀工具。

從創新風險地圖擴展到社會更多層面

投入區域永續發展研究,各部會開放資料瞭若指掌

陳怡君副教授認為除污染與風險層面資訊外,永續發展是推動區域發展很重要一環, 故除運用環境部的環境開放資料外,如何應用其他部會的開放資料,結合了人口、社 會經濟、都市計畫、健康等開放資料,做更深、更廣的運用加值提高人類福祉更為重 要,故藉由執行 111 年度土污基管會的補助研究與模場試驗專案計畫,建立永續發展 區域動態預測模型。計畫團隊使用網路爬蟲技術挖掘政府各部會的開放資料後再做機 器學習,並建立區域永續發展預測模型(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ML-RSD)。陳教授建立 ML-RSD 過程中,她發現有部分 指標沒有相對應的開放資料庫可分析,因為區域空間資料尺度不夠精細,無法呈現出 鄉鎮市區的層級,例如:垃圾清運的資料只能在開放平台上蒐集到縣市的資料,沒有 鄉鎮市區的維度。為補足鄉鎮市區的資料,計畫團隊到各地方政府網站查詢,也發現 了各地方政府資料不一致,所以先選用資料最齊全的行政區做出一版預測模型。陳教 授建議未來開放資料的走向,可再提供更精細的資料、依照不同的尺度設計資料庫, 並建立各項資料的規則與分類,例如資料是離散或是連續的?逐步提升資料品質,不 僅可完成更有價值的分析,更能與國際標準接軌。

投入區域永續發展研究,各部會開放資料瞭若指掌

開放資料的未來走向視覺化與預測功能

對於環境資訊領域的未來展望,陳怡君副教授認為資料分析可再往視覺化與預測的方 向前進,他舉例英國牛津大學製作的 SDG Tracker,此公開網站不僅應用資料分析聯 合國永續發展指標,更將分析結果視覺化,包含了地理圖像視覺化、統計圖表視覺 化,讓民眾可以很直覺地操作介面並且理解永續發展的情形,達到開放資料靈活運 用、融入生活的效益;預測未來的需求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天氣預測、產品需求預 測等,而環境變化預測是持續發展中的研究領域,若能取得完整的資料,有很大的機 會能成功運用過去的資料預測未來的環境變化,為民眾帶來生活更多便利性。

開放資料的未來走向視覺化與預測功能

發布單位:
環境部
更新日期:
113-03-18
點閱數量: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