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江紫茵主秘

line分享列印本頁
:::
一、 基本資料
江主秘因緣際會從民國100年起加入崇光社區大學自然生態講師的行列,至今 10 年的時間。104 年,蘇迪勒風災重創新店溪,剛好有此機緣承接經濟部水利署全國河川日的活動總負責,開始深度思考河川與人、環境、文化的關係。並於 107 年接任崇光社區大學水環境巡守隊隊長一職,積極推動巡守隊多元化,期待從水域環境關懷,跨越到人文生態面向。
二、 心路歷程
人對於自己生存的空間,尤其是成長或生活於其中的區域,往往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小時候的記憶在基隆河畔,童年對河流的感受多是可親、與土地關係密切,雖有高高的堤防,但塑造出牆裡牆外不同的生活樣貌。
開始接觸山林,曾跟隨山林書院陳教授上阿里山學習,當時對臺18公路的斷碎印象深刻,從特富野步道自忠段遠看從上往下崩落到曾文溪的土石,及閱讀眾多書寫臺灣自然、歷史的作品,和以河流為主題的相關書籍,逐漸梳理河流除重視自然保育之外,同時也應建立人文歷史脈絡的溯源。
在加入社區大學團隊之後,因為與在地結合,更深刻了解河川演變不同面向。尤其近幾年參與河川巡守隊管理工作,跟隨隊上觀察新店溪變化。自 104 年蘇迪勒風災,新店溪受創嚴重,加上上游崩塌不斷,新店溪流域的中、上游水文有很大的變化。
近幾年,我們守護的河川不斷改變上游段,除了堤防加高之外,怪手也不斷在新店溪的上游清淤,中游因釣客產生的垃圾不斷。即使善盡一己之力,環境似乎短時間沒有辦法改善。尤其在與臺大團隊合作,從生態指標觀察水文之後,每逢暴雨驚見許多小魚卡在石縫中,更感受到氣候變遷的異常,造成水環境的改變,河川面貌也一點一滴地在改變。
擔任巡守隊隊長一職,常覺心有餘而力不足,但也常提醒自己,並鼓勵隊員,心態上一定要堅持對環境的守護,更何況我們巡守的區段是大臺北重要水源,如何讓這片土地及生存環境因為我們的加入而更美好。
三、 激勵事蹟
(一)自 107 年起,水環境巡守隊開始參與環保署計畫,與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共同執行,進行新店溪魚類生態觀察紀錄,改變過去水質檢測的方法,改以生態面向觀察紀錄,希望朝公民科學的方向發展。
(二)結合在地大學 USR 計畫,讓水資源教育向下紮根,同時藉由水的文化,加強年輕學子對環境的認同,進而發揮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價值。
(三)從水環境巡守跨到水文化,以淡蘭古道路徑調查百年石造小土地公廟。土地公廟是臺灣各地民眾的信仰,到處都可以看得到祂老人家的身影,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的說法。
(四)進行永定國小合作溪流親子教育,擴大多年巡守隊經驗在石碇、坪林、烏來、深坑、新店國小串聯,建立以巡守為機制的校小小流域學校。
(五)將志工時數管理、垃圾量、垃圾種類數位化,並發展流域情勢地圖結合軟體紀錄新店溪的巡守日誌。
(六)積極參與河川倡議,如與新店溪守護聯盟、地方團體、台灣人權促進會一起努力監督灣潭開發、碧潭自行車道生態長期監測、瑠公圳周邊住戶居住權問題等。
(七)每年承接河川局、環保局及文化局等,關於流域議題約 50 場。
發布單位:
環境部
更新日期:
111-03-03
點閱數量:
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