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賴曉芬常務監察人

line分享列印本頁
:::

“我們應該要讓自己對人、事、物都帶有敏感度、更有彈性,知道自己跟這個地球環境是連結的,要以更有生活感的方式重新認識我們的環境並簡約地共同生活著”-賴曉芬

賴曉芬簡介照


 
簡介
賴曉芬,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常務監察人。長期投入性別平權及環境保護的公民運動參與者。近年帶領主婦聯盟積極投入食農與能源轉型、環境教育推廣等工作。

與主婦聯盟的緣分
     「其實我於69年代末期就開始參加環保運動了」,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以下簡稱主婦聯盟)董事長賴曉芬娓娓道出她與環保及主婦聯盟的不解之緣。
       當年,正值臺灣剛解嚴不久,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就讀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的賴曉芬,便隨著從事環保反核運動的二哥賴偉傑與同學的腳步參與環境運動,如搶救森林、反核四、反蘭嶼國家公園等運動。除環境議題外,她也積極參與勞工及婦女運動;透過這些社會運動的經驗,讓她更加關注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種種社會問題。在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任講師時,因關注婦女與社區議題,於是她前往英國深造研究女性社會文化史。回國後持續教書,接著在婦女救援基金會擔任慰安婦議題研究員,然而長期過度的勞累使得她的身體出現狀況。在休養期間,她回想起在英國鄉村讀書的日子,人跟大自然的關係是如此的親近,生活步調緩慢而有韻,這不禁讓她意識到:「我應該要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大地有更多連結,我想要過比較不那麼急躁的生活」。在因緣際會之下,賴曉芬透過朋友的介紹,開始了在主婦聯盟的工作。

集體的力量成就共同的理念
       初期剛進主婦聯盟時擔任執行長的賴曉芬,正逢食安風暴與核四封存爭議高峰,實際上腳步是無法緩慢的,反而肩負著引領主婦聯盟前進的重責大任。她與一群關注農食與能源轉型的女性們一起行動,共同尋找、創造解決系統問題的方案。在這過程中,獨立自主的成員有不同意見時,強調勇於開口、採共識決的組織文化促使彼此間積極地溝通,她也確保成員間的理念連結能更加緊密,使得彼此為夥伴而在環境行動上相互扶持,走的更遠。
       她表示,主婦聯盟非常強調「網絡」跟「夥伴」關係,因為成員彼此間都明白著,一個人有的時候是脆弱的,唯有透過彼此間的陪伴,才能夠度過改革艱難的挫敗時刻,才能再次自我更新,克服更多的困難。「就像有時候自己帶小孩、養小孩容易覺得很挫折,但如果是一群人一起帶、一起照料,真會覺得說『啊!太好了』」她笑著舉例說。為了讓環境永續的理念被更多人明瞭,主婦聯盟持續組成志工小組,透過共學的機制設計,研讀資料或向專家老師請益,不斷地吸收新知、集思廣益,努力嘗試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或研發出可實踐、接地氣的環境教育教案來推廣。她認為我們就是個「集體的網絡」,「雖然我是董事長,但其實也是超級志工,所以每次代表主婦聯盟出去做什麼,回來會資訊分享、討論,因為大家都有責任、也有義務。」

與年輕世代攜手活化行動力
       時代變遷,青年貧窮化,城市裡中產階級的主婦不見了,「基金會的人,大家說年輕的概念,就是五十歲以下,事實上多數是中年的婦女。」賴曉芬說。組織也因此面臨成員老化的轉型難題,她們不得不思索,如何讓年輕世代的夥伴加入並一起行動,於是主婦聯盟走入社區與大學,鎖定年輕族群或新創團體主動接觸。藉由倡導食物主權的「自煮」環教課程,引起年輕人的興趣,從中教導他們認識食材食物,進一步認識環境而自發在地的綠行動,或是從一日三餐讓新世代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有感不疏離,反思現有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她也掌握機會,讓城市中的主婦聯盟夥伴持續走入農村,在食農教育的工作中,與農村女性為友,更期望能成為青年學子與農村連結的橋樑。透過課程,年輕人將創新思維與生猛活力帶進農村,也向農村學習。對於農村長者來說,在傳承在地智慧時,也讓他們感受到無限的希望與驕傲感。儘管城鄉與世代的連結還在起步,但透過與不同世代的互動,長者也逐漸受到新觀念的影響,有了自己的創發與改變。賴曉芬分享,當城市來的中生代講師,在討論、示範社區推廣風味餐如何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時,農村阿嬤阿伯覺得很棒啊!他們也會拿起自家田裡常見的月桃葉、芭蕉葉去當碗盤裝飾,來替代免洗餐具。讓食物系統中不同位置的人相遇,彼此學習、打氣也奧援,她自許要像個織女,縫縫補補地將友善環境的農食網絡打造的更為堅韌,同時也成就跨世代的傳承與共融。

兼具溫柔與堅毅的環境關懷
       賴曉芬回想從學生時期到現在中年,她形容自己,「我以前比較是尖銳的人,做工運、婦女運動會比較尖銳,但現在溫和一點。」
       孩子的出生讓賴曉芬多了一份溫柔,她更將這份特質融入主婦聯盟的工作中,傳達人們須以更謙卑的態度向大地之母學習,同時也要養成捍衛環境正義的堅定意志。「我們比較會去找解決方法,有時也會很兇悍,但我們衝撞後便不輕易放棄,因為背後有很多孩子的凝視。」賴曉芬眼神透露著溫柔,堅定地說著為母者的思考,對的事雖然艱難但仍須勇於行動,這對孩子才是最直接正面的影響。
       她認為,在現今臺灣的社會中,女性仍是大多數家庭中主要的照顧者,因此對於生活周遭環境變遷與惡化的感受更加敏銳。主婦聯盟即是秉持著生活照顧者的視野,希望能回應女性關注影響孩子與長者身心發展的環境議題,也促使女性更加勇於發聲,增強彼此的社會韌性。
       賴曉芬表示,在參與政府部門會議時,她不僅僅代表著個人及主婦聯盟,也被期待代表著眾多的家庭與孩子,因此在會議中時時自我提醒要能清楚的把態度、立場與需要表達出來,讓群體所關注的議題能夠被長期追蹤,得到改善;同時她也會針對不同場合、不同對象,透過適當的表達方式轉譯,讓更多人能夠認識主婦聯盟的環境關懷,減少彼此的差異,因理解而找到更多共識。

互相理解,才能共尋改變的解方
       由於長期對於女性與環保議題的捍衛與探討,在各界努力深耕,主婦聯盟在社會上有一定的發言權與影響力,因此許多政策建議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採納,但也常發現政策執行或落實上是有困難的。賴曉芬感慨地說:「我們常深刻的反省,很多事情有它複雜的結構面,我們需要深入的了解後搭配更扎實的公民教育與對話,讓長期被忽視的環境議題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彼此展開更廣的串連。」因為唯有更多人有感,也願意互相理解後起而行動,這些在生活中實踐的熱情與持續力才能成就改變。
     「我們應該要讓自己對人、事、環境都帶有敏感度、更有彈性,知道自己跟這個地球環境是緊密連結的,要以更有生活感的方式重新認識自己與環境,並好好地簡約共同生活著。」賴曉芬最後的一席話,道出在氣候危機時代,一路以來她與主婦聯盟夥伴們在環保運動上的努力方向,以及始終不變、持續的溫柔與堅定力量。
 

發布單位:
環境部
更新日期:
109-08-13
點閱數量:
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