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不肖業者常常藉著租借土地或廠房的名義來非法傾倒棄置廢棄物,而這些違法行為不僅對環境造成嚴重威脅,也可能讓出租人面臨高額的清理費用甚至背負法律責任。本集節目邀請環境部環境管理署顏旭明署長來跟大家分享一些真實案例,也提醒民眾如何防範這樣的不法行為。
「假承租真棄置」的事件多發生在偏僻農地和鄉村地區,受害者則大多是純樸或者警覺性較低的民眾、年紀較長的農民,不肖業者利用高額的租金作為誘因,誘騙民眾出租廠房或土地進而在出租人鬆懈後開始任意堆置、傾倒廢棄物,甚至開挖土壤變賣後回填垃圾,不僅破壞了原有的環境,為了要處理堆置的廢棄物,地主還需要花費一筆鉅額的處理費用讓環境恢復原貌,更可能需要負擔刑事責任,得不償失。
為了從源頭防堵類似的情形發生,環境部提供「出租不動產(土地、廠房)建議約定事項」供民眾參考,呼籲民眾在契約簽訂時就將廢棄物處理責任和定期巡查事項納入合約中。約定事項的內容包含定期巡查的相關管理措施、廢棄物清理的責任以及約定等事項,更建議安裝安全監控設備以監控場地動態,善盡土地及廠房的管理責任,避免不肖之徒有機可乘。
環境部自民國100年起與各地檢警系統合作加強查緝環保犯罪並建立智慧圍籬系統以追蹤可疑車輛,於104年到113年11月間共查獲了2,500件的環保犯罪案件,移送7,644人、查扣機具958部,智慧圍籬系統也獲得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支持,從115年開始4年約22億的補助經費來強化全國的系統加強查緝力道。
然而在上述2,500件的環保犯罪案件中,「假承租真棄置」案件有2,077件,佔83.1%,比例相當高,儘管政府努力的查緝還是希望民眾一起謹慎防範,降低非法棄置案件的發生率。署長也再次呼籲,環保工作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民眾也需提高警覺,租賃時應做好土地管理、審慎選擇對象、確認用途並積極巡視租賃場地情況,若發現異常應立即撥打24H通報專線0800-066-666,環保局也將派人現場稽查。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第12項「責任消費與生產」,它的核心就是建立資源永續循環的社會來邁向淨零轉型的目標,透過預防、減量、回收與再使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的產生並且妥善處置,未來環境部將持續推進資源循環零廢棄,以源頭管理減少廢棄物,進而減少廢棄物處理需求、降低不當棄置行為,期望透過政府與民眾的共同努力,打造一個更多永續與環保的社會。
***杜絕土地廠房遭非法棄置4原則***
1. 做好土地管理
2. 慎選租賃對象
3. 確認出借用途
4. 加強土地巡視
環境部24小時公害陳情專線 0800-0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