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丹娜絲風災廢棄石綿瓦清理

分享到LINE 列印本頁

丹娜絲颱風造成南部多處建物屋頂受損,石綿瓦碎落成為災後重要環境議題。本部同步啟動專案補助、清理機制、民眾防護宣導與強化稽查,加速復原並守護民眾健康。

政策背景與量能說明

  • 石綿因具防火與耐磨特性,早年廣用於屋頂建材;現已禁止使用與進口。
  • 完整且未破損之石綿建材不會逸散石綿纖維,健康風險低,可於整建時一併拆除。
  • 自 109 年起,本部以遙測掌握全國約 24 萬棟石綿瓦屋頂,並於 112–116 年分年編列 16 億元補助各地清理;迄今已補助 8.6 億元、完成 4.3 萬件現地調查、處理 1.4 萬公噸石綿建材廢棄物。
  • 針對災後新增量,本部亦研發熱處理與化學處理技術,逐步拓展掩埋以外的處理量能。
  • 借鏡國際作法,以補助與指引引導自然汰換,兼顧屋主意願、重建需求與市場量能。

專案補助與立即作為

透過災害中央專案補助、地方政府協作與跨部會指引,本部已建立災後石綿廢棄物清理的完整機制,讓資源能妥善運用、環境快速復原,也讓民眾清理過程更有保障。

  • 專案經費:本部於風災後先行核定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補助經費 2,450 萬元;後續由行政院核定約 7.8 億元專案經費,支應住宅、畜牧場、農業設施等災後石綿建材廢棄物清理,加快復原。
  • 現地支援:本部與地方政府協作,請地方優先協助民眾將石綿建材廢棄物運至貯存(暫置)區,集中清運與後端處置。
  • 跨部會指引:勞動部、本部分別頒布作業防護原則與清除處理指引,提供自我防護與專業拆除的作業依循。

四大行動:從盤點到去化

環境部宣布啟動四大行動,中央與地方協作,全程督導災害石綿廢棄物的清查、清運與去化:

  • 石綿瓦地圖建置:整合既有圖資與通報系統,快速掌握分布熱區與量體。
  • 無人機盤查與地面驗證:結合航遙測資訊與地面巡查,提高通報與處理效率。
  • 合格專業清運:由合格廠商執行收運與後端處理,降低環境與健康風險。
  • 強化稽查與處罰:對災區民眾提供協助;對工廠或非災區惡意棄置者依法嚴懲。

民眾自我防護:3 不 2 約

面對散落的石綿建材廢棄物,請務必遵循「3不2約」:

  • 不接觸:配戴 N95 口罩與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
  • 不敲碎:維持整片並噴水潤濕,避免粉塵逸散。
  • 不洩露:以塑膠袋、飼料袋或帆布完整包覆。
  • 約拆除:委託合法營造業者進行拆除。
  • 約清運:向所在地環保局預約清運。

嚴格稽查與防杜任意棄置

本部與各縣市環保局嚴格管控廢棄物流向:

  • 嚴禁委託不具資格業者清理,以免隨意棄置造成二次污染。
  • 針對工廠或非災區之惡意棄置,依《廢棄物清理法》嚴懲,必要時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 持續運用科技執法(如車牌辨識、GPS 監控),溯源追查違法行為。

我要怎麼申請清運與諮詢?

各地環保局:

  • 嘉義市 05-2251775#307、312
  • 嘉義縣 05-3620800#314、318
  • 臺南市 06-2686751#1627、1637、1628
  • 其他縣市請至地方環保局網站查詢

本部資源循環署諮詢專線:02-8771-0152

石綿資訊專區(補助申請與指引):https://topic.moenv.gov.tw/asbestos/cp-681-10681-087c5-4.html

常見問答(FAQ)

相關圖卡

相關影片

環境直達車

發布單位:
環境部
發布日期:
114-09-02
更新日期:
11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