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範非洲豬瘟疫情擴散,環境部自114年10月22日起,配合農業部公告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餵飼豬隻,並啟動「全國廚餘應變處理作為」,確保廚餘穩定去化、環境安全無虞。
非洲豬瘟雖不會感染人類,但病毒具有極高傳染性與致死率,一旦傳入養豬場,將造成嚴重損失。政府透過禁止廚餘養豬與加強源頭管理雙管齊下,並呼籲全民落實廚餘減量與正確分類,共同守護台灣豬的健康與國家防疫安全。
本部與農業部協調合作,全面啟動廚餘清運去化與防疫管理機制:
這項措施結合了防疫與環保雙重目標,展現政府在面對疫情威脅時的整體應變能力與永續思維。
為確保「禁止廚餘養豬」政策確實落實,本部依據《環境部因應非洲豬瘟防疫禁止廚餘養豬指引》,督導各地方環保機關全面展開稽查與輔導作業,落實廚餘去化安全及防疫管理。
全國共 435 場廚餘養豬場納入查核,每週至少稽查一次,並採手機視訊方式進行,以減少人員進出場區、避免交叉感染。地方政府應確實追蹤各養豬場廚餘蒸煮及收受情形,確保不違規使用廚餘餵豬。
防疫不僅是政府責任,也需要全民共同參與。民眾可從日常生活做起:
透過全民的行動與合作,從「少浪費」到「不傳染」,一起為防疫盡一份力量。
在禁止廚餘養豬後,政府同步推動再利用與安全處理雙軌策略:
正確處理廚餘可兼顧防疫與永續目標,使廚餘不再是問題,而成為資源再生的重要力量。
為配合「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政策,本部督導各縣市政府啟動地方應變機制,依轄區特性設立廚餘收受與清運地點,確保廚餘去化穩定不中斷。
地方政府已針對原廚餘養豬場的清運對象,如學校、機關、軍方、矯正機構及事業單位,協調清潔隊或委外業者協助清運處理。各指定地點均備有清洗與消毒設施,進場車輛與容器須完成消毒,以降低防疫風險並確保作業安全。
部分縣市採預約或分時段清運,以維持作業秩序與運輸順暢。本部要求各地方政府每日回報清運量能與處理情形,由中央統籌追蹤,並確保全國廚餘去化順暢,維護公共衛生與環境安全。
詳細資訊與各縣市指定地點聯絡方式,請參閱《全國禁止廚餘養豬-廚餘緊急去化地方政府指定地點及聯絡資訊》。
為防範非洲豬瘟疫情擴散,環境部配合農業部公告,自114年10月22日起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餵飼豬隻,避免病毒經廚餘殘餘肉品傳播。
此舉可阻斷疫情傳入豬場的可能途徑,確保國內畜牧產業安全與防疫體系穩定。
民眾產生的廚餘請勿自行餵豬,應依所在地縣市政府公告的「指定收受地點」(如焚化廠、掩埋場、堆肥廠)交由清潔隊或合法清運業者送處理。
部分縣市採預約制,建議事先聯絡環保局或清潔隊確認進場時間。
環境部也呼籲全民落實「吃多少煮多少、點多少吃多少」的綠色飲食原則,從源頭減量守護環境。
環境部已啟動全國廚餘應變計畫,要求各縣市政府依地方特性擬定清運方案,協助學校、機關、軍方、矯正機構及事業等原供應對象,將廚餘運送至環保局指定地點。
全國435處原廚餘養豬場皆納入稽查,每週至少檢查一次,並採手機視訊稽查方式,以防交叉感染。
三者依地方設施量能彈性調配,確保廚餘妥善去化、不污染環境。
環境部建置「廚餘蒸煮申報系統」,要求取得再利用資格的養豬場每日上傳蒸煮照片或影片,讓地方環保機關即時掌握蒸煮紀錄。若未上傳不會直接裁罰,但地方政府將提高稽查頻率。
真正的罰則針對「未依規蒸煮(中心溫度90°C、1小時)」者,如果是事業機構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2條可處新臺幣6,000元至300萬元罰鍰。
各縣市環保局均已接手協助清運,校園與機關廚餘清運狀況維持正常。
環境部要求地方政府在禁止廚餘養豬後,立即啟動替代清運作業,並由清潔隊或委外業者每日收運,確保不影響校園與公部門運作。
環境部呼籲,全民從生活習慣做起,落實「惜食不浪費」,共同防堵非洲豬瘟、守護環境與食品安全。
相關圖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