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玲會長
……………………………………………………………
從政府幕僚到企業跨界推手的轉型歷程
張心玲(Karen)現任 FIDO 聯盟臺灣分會會長與神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同時也是環境部、法務部、退輔會等政府機關的開放資料諮詢委員。在進入產業界前,他長年任職於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資策會、工研院等單位,深耕政策規劃與跨部會協調工作,尤其專注於資安、國際合作、政府開放資料與資料加值應用政策的推動。
2017 年,他從科技會報轉任神盾公司副總經理,是少數橫跨公私部門、並能熟悉掌握政策脈絡與新興科技應用的領導者。此轉變,不僅將他對政策的理解轉化為實際產業推進動能,更成為日後推動臺灣國際參與及數位信任體系的關鍵背景。
從開放資料到數位信任 — 多軌並進的數位治理
張心玲在公部門任內,曾主導規劃我國首次「政府資料加值推動策略會議(SRB會議)」,成功促成跨部會與國際專家(來自英、美等國)的交流。該會議啟動了臺灣開放資料政策與國際社群之間的對話模式,建立我國 Open Data 政策與國際交流的初步架構,也為後續臺灣開放資料社群活躍於國際舞台,並獲得數次優異的國際評比,奠定了基礎。
除政府開放資料外,他也長期參與Asia PKI Consortium(APKIC,亞洲PKI聯盟)並擔任應用案例工作組主席,多年來力促電子簽章、身分驗證等基礎建設之國際合作、跨境互通、以及實務應用。
基於上述多方合作的實務經驗,張心玲也參與包括:TAICS 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 臺灣半導體協會、TEEMA 電電公會、TCA 電腦公會及台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等國內外產業組織,推動臺灣與國際組織的鏈結,並參與或主導多項白皮書撰寫、標準制定,促進產業共創合作與生態鏈結。他主張整合不同組織的各項資源、策略搭配;例如建議 APKIC 參與 2025 年泰國 ETDA 舉辦之「PKI Day」,減少各自負擔活動的成本、同時提升各自的能見度,正是他實務導向的國際合作精神體現。
國際標準在地實踐 — FIDO 標準倡議與創立臺灣分會
FIDO(Fast Identity Online)聯盟致力於終結日益脆弱的帳號與密碼驗證機制,以生物特特徵取代傳統記憶型密碼,其標準已由全球政府、金融、電商廣泛應用。張心玲自 2015 年起參加 FIDO 聯盟活動,於 2016 年促成 FIDO 聯盟與 APKIC首度在臺灣聯合舉辦研討會,2017 年加入神盾,成為 FIDO 聯盟理事會代表,之後被提名選任為政府應用工作組(GDWG)主席、Public Policy 與 MarCom 委員會成員。Karen 鏈結 FIDO 聯盟與國內產官學研之能量,推動 FIDO 身分識別標準於政府、金融、商務、企業與學研等各項應用之導入。
由於臺灣僅有一個理事會等級的會員代表(神盾公司),依照 FIDO 聯盟規定,尚無法成立區域性工作組(Regional Working Group),即使如此,在他的極力奔走與努力爭取下,最終取得 FIDO 各重要成員與總部破格同意,於 2022 年成立「FIDO Taiwan Forum」(FIDO 聯盟臺灣分會),此也為全球唯一的創舉。2023年並成功爭取 FIDO 聯盟在臺舉辦會員大會暨國際研討會,為疫情之後首波在臺辦理之大型國際活動。
雖然 FIDO 為其國際參與中最具代表性成果之一,但他的推動方式不侷限於單點突破,而是從技術標準建立—政府導入—企業實踐—國際曝光,逐步推展。迄今(2025年6月),臺灣分會已有近40個會員、超過百項FIDO產品通過認證,顯示在他的領導與推動下,臺灣不僅技術實力受肯定,也在國際身分識別生態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技術與政策的橋樑,立足臺灣放眼全球
張心玲以其橫跨政策、產業與國際組織的深厚背景,不斷促進臺灣資料開放、數位信任等領域的國內合作與國際鏈結。他不只是新興科技與應用的倡議者,更是臺灣形象的擴散者。他的願望樸實卻深遠:讓「Taiwan」這個名字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讓世界看到、並重視臺灣的能力與理念。
他也展現臺灣能夠從「國際標準追隨者」轉為「生態系參與者與制定者」的可能,並以「以小搏大」的靈活策略,換取臺灣在國際上於資安、數位經濟、Open Government 等領域的多方能見度,讓「Taiwan」不止是製造與代工者的角色,更能成為國際數位信任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夥伴。